所以光海君一直主张“不背明,不怒金”的灵活外交政策,自然不可能答应郭致远借道朝鲜去抄后金后路的要求,因为无论郭致远能否成功,最后遭殃的都是朝鲜,输了结果不用说,就算赢了,郭致远拍拍屁股走了,后金恼羞成怒肯定得报复朝鲜啊!
看到光海君犹豫不决的表情,郭致远笑容一敛,一下子从一只打盹的懒猫变成了一只正欲捕食的猛虎,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死死盯住光海君面无表情道:“怎么?光海君不愿意吗?……”
光海君被郭致远锐利的眼神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想躲闪,马上反应过来觉得还是不能堕了国主的威严,强作镇定地干笑道:“兹事体大,本王也需要和臣下们商量一下,还请郭大人宽宏一二……”
郭致远也知道自己不能逼迫得太紧,毕竟自己远来是客,过于喧宾夺主引起朝鲜君臣的强力反弹就会让结果适得其反了,便打着哈哈道:“国主考虑周全,倒是郭某唐突了,实在是有些不胜酒力,失仪了,失仪了,那郭某就先行告辞回驿馆休息,国主你们慢慢商议,相信其中利害关系想必诸位也清楚,一定会做出明智选择,郭某就回去静候佳音了……”说完就真的站起来摇摇晃晃地离开了。
等郭致远一走,光海君的脸就彻底阴沉了下来,扫视了一下群臣,面无表情地道:“对于郭致远方才的请求,诸位如何看啊?……”
大臣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领议政(朝鲜官职,类似于明朝的首辅大臣)李元翼一向心向大明,首先站出来道:“这个郭致远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是却也并非完全不可行,若能成功,则中朝必能大胜!……”
领议政李元翼资格很老,壬辰倭乱期间,更是立下不少功勋,被封为完平府院君,在朝臣中也颇有威望了,他率先表态了,其他大臣也放开了,左议政韩孝纯也站出来道:“臣下附议,这个郭致远虽然有些无礼,但还是有些忠君爱国之心的,他的那些部下也都是百战之兵,战力必然不俗,此次中朝出动大军近二十万,后金军却只有六万,当真可谓是狮象搏兔,取胜当无悬念,若郭致远再断了后金军后路,必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能解我朝后顾之忧,到时中朝必感念我朝援手之情,让我朝与中朝的关系更加亲近……”
李元翼和韩孝纯这两位朝臣大佬都表态了,其他心向大明的大臣也都纷纷站出来附议,光海君的脸色就更加阴沉了,关键这个时候他还不好直接否决李元翼和韩孝纯他们的意见,毕竟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他这个国主要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不站在明朝一边那就是不忠不义,将来传到万历皇帝的耳朵里,万历皇帝本来对他不怎么感冒,到时候追究下来,他的王位就会有些坐不稳了。
不过光海君能在不被明朝看好的情况下成功继位自然也是有些手腕了,为了继承王位,他在宣祖殡天当日就以密谋出兵篡位、私携武器入宫等四条逆反罪名将其兄长临海君流放,后来又秘密指使守卫将临海君杀死,将继位的最大威胁彻底扫除,即位后,又马上宣布仁穆王后(宣祖的正妻)为废妃,囚禁在西宫(庆云宫)内,也称得上心狠手辣了。
废母后杀兄弟之后,光海君仍担心王位不稳,又借机对朝臣进行了清理,这些年也培植了不少忠于自己的大臣,见状就朝自己的心腹大臣台谏(朝鲜官职,类似于明朝的左都御史)黄中允使了个眼色。
黄中允心神领会,立刻站出来反对道:“臣下觉得不妥,古语说得好,未虑胜先虑败,方才诸位大人所言都是建立在中朝大军取胜的前提下,可若是中朝大军败了呢?我朝可不比中朝,中朝大军若是败了,后金必对我朝兴师问罪,到时如何是好啊?……”
另一位光海君的心腹大臣承旨(朝鲜官职)朴鼎吉也站出来道:“那郭致远飞扬跋扈的举止诸位也看到了,对我国主丝毫没有崇敬之心,若是任其带着部下我国境内横行无忌,我朝脸面何在?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那郭致远带着数万兵将不请自来,居心叵测,若是其借道是假,对我朝图谋不轨是真,我等岂非引狼入室?!……”
朴鼎吉这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连之前支持郭致远借道计划的大臣们都犹豫起来,毕竟郭致远带着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谁敢保证他就没有别的心思?那样他们再支持郭致远的计划就真成朝鲜的罪人了!
光海君见众臣都不说话了,便点了点头道:“承旨所言有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此事必须慎重,而且这郭致远此来必定是未经中朝朝廷允许的,否则何必如此行事?我们先暂且拖着他,再将此事知会中朝朝廷,让中朝朝廷将其召回,这样便可两不得罪,保我朝鲜无虞……”
接下来几天光海君就把郭致远一行晾起来了,郭致远去催问答复,光海君却只是称病不出,连面都不露,只派几个低层官吏敷衍郭致远。
这样一来郭致远就有些坐蜡了,他远道而来,对这个时代辽东的地形完全不熟,没有朝鲜人的配合,他的计划根本不可能成功,而且他也不好真的用强,毕竟他瞒着大明朝廷私自出兵已经是大逆不道了,要是再对朝鲜用强,到时候就真的不好应对朝廷问罪了。
所以郭致远只能派李旦去联络平时和他来往较多的朝鲜大臣,试探他们的反应,可是那些朝鲜大臣也都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后来干脆闭门不见,不和李旦接触了。
好消息没等来,坏消息倒是打探来一个,李旦通过他在朝鲜的眼线打探到了一个令郭致远大吃一惊的消息,后金为了防止朝鲜在后面捅刀子,专门派了一个使团过来,目前已经进入朝鲜境内,不日就要抵达汉阳城了!
看到光海君犹豫不决的表情,郭致远笑容一敛,一下子从一只打盹的懒猫变成了一只正欲捕食的猛虎,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死死盯住光海君面无表情道:“怎么?光海君不愿意吗?……”
光海君被郭致远锐利的眼神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想躲闪,马上反应过来觉得还是不能堕了国主的威严,强作镇定地干笑道:“兹事体大,本王也需要和臣下们商量一下,还请郭大人宽宏一二……”
郭致远也知道自己不能逼迫得太紧,毕竟自己远来是客,过于喧宾夺主引起朝鲜君臣的强力反弹就会让结果适得其反了,便打着哈哈道:“国主考虑周全,倒是郭某唐突了,实在是有些不胜酒力,失仪了,失仪了,那郭某就先行告辞回驿馆休息,国主你们慢慢商议,相信其中利害关系想必诸位也清楚,一定会做出明智选择,郭某就回去静候佳音了……”说完就真的站起来摇摇晃晃地离开了。
等郭致远一走,光海君的脸就彻底阴沉了下来,扫视了一下群臣,面无表情地道:“对于郭致远方才的请求,诸位如何看啊?……”
大臣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领议政(朝鲜官职,类似于明朝的首辅大臣)李元翼一向心向大明,首先站出来道:“这个郭致远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是却也并非完全不可行,若能成功,则中朝必能大胜!……”
领议政李元翼资格很老,壬辰倭乱期间,更是立下不少功勋,被封为完平府院君,在朝臣中也颇有威望了,他率先表态了,其他大臣也放开了,左议政韩孝纯也站出来道:“臣下附议,这个郭致远虽然有些无礼,但还是有些忠君爱国之心的,他的那些部下也都是百战之兵,战力必然不俗,此次中朝出动大军近二十万,后金军却只有六万,当真可谓是狮象搏兔,取胜当无悬念,若郭致远再断了后金军后路,必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能解我朝后顾之忧,到时中朝必感念我朝援手之情,让我朝与中朝的关系更加亲近……”
李元翼和韩孝纯这两位朝臣大佬都表态了,其他心向大明的大臣也都纷纷站出来附议,光海君的脸色就更加阴沉了,关键这个时候他还不好直接否决李元翼和韩孝纯他们的意见,毕竟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他这个国主要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不站在明朝一边那就是不忠不义,将来传到万历皇帝的耳朵里,万历皇帝本来对他不怎么感冒,到时候追究下来,他的王位就会有些坐不稳了。
不过光海君能在不被明朝看好的情况下成功继位自然也是有些手腕了,为了继承王位,他在宣祖殡天当日就以密谋出兵篡位、私携武器入宫等四条逆反罪名将其兄长临海君流放,后来又秘密指使守卫将临海君杀死,将继位的最大威胁彻底扫除,即位后,又马上宣布仁穆王后(宣祖的正妻)为废妃,囚禁在西宫(庆云宫)内,也称得上心狠手辣了。
废母后杀兄弟之后,光海君仍担心王位不稳,又借机对朝臣进行了清理,这些年也培植了不少忠于自己的大臣,见状就朝自己的心腹大臣台谏(朝鲜官职,类似于明朝的左都御史)黄中允使了个眼色。
黄中允心神领会,立刻站出来反对道:“臣下觉得不妥,古语说得好,未虑胜先虑败,方才诸位大人所言都是建立在中朝大军取胜的前提下,可若是中朝大军败了呢?我朝可不比中朝,中朝大军若是败了,后金必对我朝兴师问罪,到时如何是好啊?……”
另一位光海君的心腹大臣承旨(朝鲜官职)朴鼎吉也站出来道:“那郭致远飞扬跋扈的举止诸位也看到了,对我国主丝毫没有崇敬之心,若是任其带着部下我国境内横行无忌,我朝脸面何在?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那郭致远带着数万兵将不请自来,居心叵测,若是其借道是假,对我朝图谋不轨是真,我等岂非引狼入室?!……”
朴鼎吉这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连之前支持郭致远借道计划的大臣们都犹豫起来,毕竟郭致远带着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谁敢保证他就没有别的心思?那样他们再支持郭致远的计划就真成朝鲜的罪人了!
光海君见众臣都不说话了,便点了点头道:“承旨所言有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此事必须慎重,而且这郭致远此来必定是未经中朝朝廷允许的,否则何必如此行事?我们先暂且拖着他,再将此事知会中朝朝廷,让中朝朝廷将其召回,这样便可两不得罪,保我朝鲜无虞……”
接下来几天光海君就把郭致远一行晾起来了,郭致远去催问答复,光海君却只是称病不出,连面都不露,只派几个低层官吏敷衍郭致远。
这样一来郭致远就有些坐蜡了,他远道而来,对这个时代辽东的地形完全不熟,没有朝鲜人的配合,他的计划根本不可能成功,而且他也不好真的用强,毕竟他瞒着大明朝廷私自出兵已经是大逆不道了,要是再对朝鲜用强,到时候就真的不好应对朝廷问罪了。
所以郭致远只能派李旦去联络平时和他来往较多的朝鲜大臣,试探他们的反应,可是那些朝鲜大臣也都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后来干脆闭门不见,不和李旦接触了。
好消息没等来,坏消息倒是打探来一个,李旦通过他在朝鲜的眼线打探到了一个令郭致远大吃一惊的消息,后金为了防止朝鲜在后面捅刀子,专门派了一个使团过来,目前已经进入朝鲜境内,不日就要抵达汉阳城了!